.
《永恒的活火》 | 永远不满足于现状
武林新丁 0 中国
发布:2024-04-23 (09:54:52)

《永恒的活火》——第四部分 永远不满足于现状


企业如何破除体制的束缚?企业小的时候十分灵活,就像是个小孩,没有条条框框的太多限制,创新很快发展很猛,在规模壮大之后,开始引入以往经典的管理模式,从此陷入平庸。不敢突破传统的管理模式,满足于现状或者不满足但也不敢创新。本书第四部分谈论的就是这个问题。总共五个章节。

挪威管理学家巴扎特-伯纳格指出,海尔真正独特之处,是用产品创新的激情进行管理创新,正如美国“制度变迁理论”的创始人道格拉斯-诺斯所说,如果一家企业的制度和管理模式不对,其实就不存在科技创新。

在人单合一模式之下,企业不再制订一个空洞的目标和预算,让创业团队自己面向市场,面对未来、创造未来,在互联网时代,企业不应该存在,除非企业成为一个平台。

为什么说应该“让企业消亡”?可以从教育行业来做一个比喻。互联网时代,所有的教授都可以在网上授课,严格来说,学校除了颁发毕业证书和学位的功能之外,也可以“消亡”了,因为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,都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去学习任一个教授的任一节课程。放在商业领域也一样。企业应该变成一个网络主体,拥抱物联网时代,它有无数的网络节点(教授)与市场进行不断地交互。实现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融合。

《永恒的活火》 | 永远不满足于现状

当员工和用户连在一起,就改变了以往员工的打工心态,人单合一的本质就是希望员工从原来觉得工作很枯燥或者非常痛苦,变成觉得工作非常愉快,并可以体现个人价值、个人尊严。同样的,我们的社会从过去重视国内生产总值(GDP),变成尽可能让每一个国民的幸福指数达到最大值,有人叫它国民幸福总和(GDH)。

张瑞敏说,海尔不满足于现状,始终在创新中前行。我们希望海尔变成一个生产用户最佳体验的公司。他说,创客不是培养出来的,可能创客真的培养不出来。我们只是给创客创造了一块非常好的土壤,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空间,让他们自己生长出来。这个模式能够让企业转型成平台,以用户为核心,让其他利益相关方参与进来,创造出新的生态收入。

在与美国经济学家杰里米-里夫金的对话里,有一段预言很有意思。里夫金说,现在的科技越来越发达,但是全球过去25年的生产率却是一直下降的,以后可能还会大幅下降,这是为什么?他们谈到了如今十分流行的共享经济。现代的年轻人已经成为流动的一代,比起自己购买商品,能够获取相应服务的共享经济,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。以后的年轻人买车的人也许很少,他们用共享汽车,汽车总产量可能会萎缩80%。对于企业来说,很多社会资源都可以为我所用,而不一定要真是拥有,未来是一个开放性的社会。

“物联网之父”,麻省理工学院自动识别中心联合创始人凯文·阿什顿如此评价海尔:“我认为海尔是我见过的在物联网方面做得最好、准备得最彻底的企业,全世界没有一家企业像海尔这样,无论是人力、资金,还是技术,都准备好了迎接物联网。海尔比其他公司处在更好的迎接未来的位置。”张瑞敏的许多观点,让阿什顿颇有志同道合之感,比如物联网最重要的是“用户传感器”,而不是“产品传感器”;万物互联之后,产品只是一个载体,用户需要的不再只是产品本身的功能,而是背后的解决方案;物联网时代,不是名牌和名牌的竞争,而是平台和平台的竞争、生态圈和生态圈的竞争;产品变成物联网的节点,前提是企业变成物联网的节点。阿什顿提出的物联网概念,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,让很多企业感到无奈。但潘多拉的盒子最后留下的是“希望”。只要企业永远不满足于现状。


未完待续。请关注我的圈子,您可以在右上角点击“HOME”图标进入首页阅读其它文章,或添加我的微信共同学习提高!

《永恒的活火》 | 永远不满足于现状

关闭

账号登录